近日,第五届智能建造学科建设与工程实践发展论坛在北京圆满落幕。论坛以“高品质建造助力城市更新”为主题,吸引全国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及行业协会的数百位行业专家、学者、教师齐聚一堂,共同探索智能建造技术创新、学科建设与工程实践的融合之道。
中国建设教育协会理事长刘杰致开幕词。他指出,论坛自2020年创办以来,在有关高校、机构和企业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逐步成为推动学科进步、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重要平台,见证了智能建造从理论探索到实践深化的关键历程。协会将持续整合校企资源,深化“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协同,为行业培育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助力“建筑强国”战略落地。
北方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史贞军代表承办方致辞,介绍了学校在智能建造、数字建造、韧性城市等领域的学科优势与科研成果。
在主论坛上,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原总工程师毛志兵、天津大学副校长郑刚依次作了题为《AI赋能数智建造,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工程教育发展与天津大学新工科教育实践》的主旨报告,分享了行业从“建造”向“智造”跨越以及新工科背景下的教育改革成果,为培养契合建设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指明了方向,引起了参会人员的思考。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刘伊生、北京建筑大学副校长伊廷华、北方工业大学副校长李全明等行业专家学者围绕智能建造、人工智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作主题报告。
在“智能建造与韧性安全”“智能新土木人才培养”“工程管理创新”三个分论坛上,来自京津冀及国内其他地区的高校院长、系主任与企业专家,围绕模块化建造、应急仿真、人才协同培养、MEM教育创新等热点议题深入研讨,凝聚行业发展共识。
参会代表还实地参观了2025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住宅产业暨建筑工业化产品与设备博览会、第二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城市建设博览会,近距离感受行业前沿技术与产品动态,促进理论与实践深度衔接。
本次论坛呼应“数字中国”战略与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聚焦城市更新、韧性城市建设等核心需求,为推动“四好”建设搭建了高效交流平台。未来,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将联合更多的行业企业和院校,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技术攻关,共建合作机制,持续推动数字技术与工程实践深度融合,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论坛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新型建筑工业化集成建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建设教育协会联合主办,北方工业大学、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校企合作专业委员会等共同承办。
